您是否已有钢铁世界网账号?
您可使用已有账号申请成为业务员账号
让我们简短回顾一下当时的解读:
一、货币量大规模扩张,带来资本品上涨预期,和基建与房地产需求增长预期。导致钢材价格上涨,但由于需求的传导需要时间,部分下发资金尚未到位,所以销售量缺乏承托。经过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推测资金到位风向标是企业压款时间开始缩短。
二、今年三四月份的钢材价格,除了货币供应增加,资金跑到大宗商品市场上去避险,导致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价格上升之外,另一个原因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上涨预期,尤其是很多地方又出现了拍地热潮,又出现了很多的地王,令市场要提前锁定对钢材的潜在需求。
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连绵大雨和我国多个流域进入汛期,从延误工期和阻隔交通两个角度大幅减少用钢量。
那么接下来,7月的钢需走势如何?我们的预测是:资金将会在这两个月内到位,汛期影响减退,钢铁真实需求将逐步明晰。
【专家观点】
周志文教授提出:地方政府纾解财困迫在眉睫,土地财政必须启动
在5月初,周志文教授提出过2020年第一季度,地方财政普遍出现困难的局面,其中,湖北财政收入-47.6%,重庆-23.2%、陕西-18%、宁夏-16.9%、辽宁-16.8%,北京、天津、江苏、广东也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1%、-16.3%、-9%和-8.4%。
更需要关注的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财政投资: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政府已经多支,少收了几千亿人民币。这期间,政府没有卖地,几乎没有营业税地方分成,而且对企业大幅减税降费。
当地方政府遇到较大的财政困难,只有等国家转移支付。中央政府推出5000亿到20000亿的特别债,以及地方专用债,通过PPP实现。
因此,可以肯定,通过新型城镇化模式,综合基建、房地产、产业政策的新型城镇化马车必将启动。
目前存量 PPP 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 17.6 万亿元,其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是大头,约 7.1 万亿元,占比接近 41%。因此,如何城镇化,将成为本轮资金流向的重头戏。
刘金山教授提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启动农村集体所有地块、国有企业地块供应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存在瓶颈:一是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不可流转,二是分为农业、宅基、工业、商住的土地用途单一且不可变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意味着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即将形成,
目前城市用地的土地所有权是政府所有,而农村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所谓城乡统一,就是说未来农村的一些建设用地要入市了。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试点。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起来。
此外,完善城镇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和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政策,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也就是说是商业地产有可能转成住宅,从而打破工业、商业、住宅用地复合利用的壁垒。
如此一来,围绕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住宅郊区化将得以实现,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一、综述: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趋势
1、去行政边界化、2、沿轨道交通节点布局,3、提高公共品供应。
两会提振经济的核心举措“两新一重”,都和城市化有关。可以说,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城市化及土地供应模式,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主引擎。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一直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行政级别为资源分配的标准和依据,以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和税收收入,以及当地户籍人口的人均社会保障资源,作为政府考核标准。
在经过前20年的辉煌成就后,这一模式逐渐落后与城市化需要,导致城市之间画地为牢,城市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等等瓶颈。
李克强总理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曾经提出:“经济区域不等于行政区域。政府要转变职能,破除横向、纵向限制,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要培育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使要素流动跟着市场规律走,给社会腾出更多流动空间,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怎么连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怎么统一。”
今年两会正式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圈,表明这一方略已经成熟。目前,以都市圈为城市化主体的新型城市化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打破行政界线,按人口配置资源,大力发展城市交界片区,逐渐成为趋势。
(一)城市群去行政边界化,新都市带迅速发展
城市群的行政边界,由来有自:以行政级别作为城市化资源分配的标准,源自改革开放初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招商引资”热潮中,各级政府,以行政区划为界,以GDP作为考核指标,从而令城市化进程也打上了行政化特征。
必须承认,以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在城市化初期,有其积极作用:
据东莞某镇的政府展厅记载,改革开放初期,乡镇干部乘坐丰田面包车,在火车站蹲守,一看到港商模样的人就拉回当地,劝其投资。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洗脚水书记,成一时风流。
但随着城市化逐步进入纵深,这种城市化模式弊端开始显现:
首先,以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导致按照行政区划为界,城市规划各自为政,鼎盛时期,全国有300多个城市规划建立CBD、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在工业城市过早驱逐制造业,在生态保护区引入污染产业等,比比皆是。
规划雷同,重复建设,而且基础设施之间缺乏联通,导致“断头路”丛生,生产要素流动受阻。
而“都市圈”模式,意味着去行政边界化,彻底摒弃过去按行政级别分配资源的模式,改为按多中心城市群的自发规律,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如此一来,过去荒芜的行政边界,将逐步形成新型城市群。深圳与东莞、广州与东莞、广州与佛山、佛山与中山、深圳和惠州……这些城市的交界处过去都是“三不管地带”,但去行政边界化将导致中心城市的外溢效应,第一波抵达这些城市的边界。从而形成新生的城市带。
(二)轨道交通站点将成为新都市带热点
作为大都会区通勤的首选工具,地铁和城际轨道站点将成为新都市带的首选位置。根据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郇及其团队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轨道网络覆盖的就业人口占珠三角总就业人口的90.44%。在轨道公交化趋势下,巨型城市区域中各个地方政府共建的设施包括高铁枢纽、动车、城轨/轻轨、市域快线、地铁等所构成的轨道网络串联整个大湾区。
图片来自公众号,SYSU城市化研究院
广东发改委官网发布的《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显示,2020年广东省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项目,总投资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其中有441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包括95项公路工程计划投资1128亿元和27项铁路工程计划投资530亿元,两者合计1658亿元,占比超过3分之一,为37.6%,说明目前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仍是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重点。
图片来源: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2030年)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以下称《规划》)。规划到2035年,广东建成总里程 约1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布局以 “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为主骨架。
按照《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35年全省要实现珠三角核心区通往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阳都市圈各有5条高速公路通道,通往广州都市圈有8条高速公路通道,与各陆路相邻省区之间有6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
实现全省重要港口、民航机场、铁路枢纽15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30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 90%以上乡镇30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
以“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为主骨架,七十条加密线和联络线为补充,形成以 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都市圈为核心,沿海城市、港口、机场和铁路枢纽为重点,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发展、引领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阳都市圈及沿海经济带发展、快捷通达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到规划期末(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约15000公里。
(三)对外来人口打开城市大门,大幅提升公共品供应:
在过去以行政主导的城市化模式下,存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公共品供应巨大鸿沟,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KPI,只需要满足户籍人口的公共品供应,无需满足外来人口。但根据广州、深圳等地陆续公布实际管理人口数量,未来,按照城市实际管理人口分配公共物资,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而这也将带来大量的基建需求,从而拉动钢铁需求。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7000亿的重点项目中,安排近700亿元投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包含270个民生项目,投资额占到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10%,主要投向集中在公共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医院建设、宜居城乡、应急保障等领域。等方面。
2020年,广东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多做“加法”,适当提高民生保障标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2020年全省安排民生类支出1.26万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2020年继续选取群众关切的“身边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安排699.36亿元,其中省级安排323.91亿元予以保障。
我省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实施民生政策提标扩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例如,教育方面,继续落实各学阶生均拨款制度,其中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和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全省最低标准分别提高33.3%和100%。按照清单,广东将更加侧重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不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项目将继续推进,多个高校建设进入关键期: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一期)今年计划投资32亿元,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一期)等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均超过此前数年累计投资额。
二、五大都市圈城市化发展动能纵览
(一)城市用地供应总量,房地产均价及存量土地分布
根据2019年广东省土地市场报告表示,2019年广东省经营性用地挂牌1.18万㎡,成交面积近0.98万㎡,成交金额达5589亿元,同比增长22%。
资料来源:2019年广东省土地市场报告
(二)广东五大都市圈土地成交面积
2019年广东省总土地成交面积达9769万平方米。其中广州都市圈达3909万平方米;深圳都市圈达1622万平方米;珠中江都市圈达1197万平方米;湛茂阳都市圈达1477万平方米;汕潮揭都市圈达1564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2019年广东省土地市场报告
(三)广东五大都市圈平均房价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广东省大都市圈平均房价为11525平方米。其中广州都市圈平均房价为11619平方米;深圳都市圈平均房价为19000平方米;珠中江都市圈平均房价为12877平方米;湛茂阳都市圈平均房价为7196平方米;汕潮揭都市圈平均房价为6935平方米。
资料来源:安居客 钢铁世界网整理
(四)广东省城市平均房价:深圳、广州、珠海位列前三
资料来源:安居客 钢铁世界网整理
预计2020年广东省平均房价前三城市为:深圳、广州、珠海,分别为55697元/平方米、30489元/平方米、20786元/平方米。
(五)广东省2019年土地存量分布
根据广东自然资源发布:2019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81万亩,总量与去年(20.82万亩)基本持平,11.11万亩已分配下达各市。“三旧”改造方面,新增实施计划指标7.5万亩、完成计划指标5万亩。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称“新增指标”)总量中,安排省指标9.7万亩,主要用于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项目,其余11.11万亩则分配至各市,用于各地其他相关项目。
从新增指标分配的主要方向看,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和12类民生设施项目安排8.3万亩,占总量的39.85%。重点保障广州至湛江铁路、深茂铁路深江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南段、湛江机场迁建项目、中广核惠州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以及铁路综合开发用地,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民住房、精准扶贫、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环保设施、非营利性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科技设施等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的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为充分发挥相关重大平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今年广东安排专项指标1.37万亩,用于南沙新区(自贸区)、横琴新区(自贸区)、中新知识城、深汕特别合作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5个重大平台建设。
同时,安排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扶持指标2.75万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均衡发展。
(六)三旧改造释放用地(增量)
2019至2021年广东省旧改进入高峰期,带来的土地供应量将得到释放。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计划,将通过加大对“工改工”、微改造等的激励,将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面积29万亩以上,其中广州都市圈、珠中江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新增实施改造面积占比在80%以上。从新增规模规模上看,国家下达广东省建设用地年均增量控制指标为29万亩,广东省实际需求达40万亩,存在较大缺口。三旧改造所释放的用地在今后将持续提升,而且对广州都市圈、珠中江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土地市场影响更为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广东还安排了国务院大督查奖励、“三旧”改造奖励、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奖励、制造业发展较好奖励、土地利用计划执行奖励、“增存挂钩”奖励等6类指标共4.13万亩,倒逼各地加大“三旧”改造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工作力度,提高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该类指标占到了总量的19.85%。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分析:
(一)基建投资总量及分城市结构
按照《规划》设定的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广东省稳投资的重头戏。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达443个,总投资额高达3.27万亿元,今年将投资4412千亿元。高铁、特高压、5G网络、新能源等“新基建”,成为重点投资对象。
其中,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铁路工程,总投资额将达5683亿元,今年将投资531亿元。不仅将加快已开工建设项目的进度,还将新开工12个项目。连接粤西的广湛高铁、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汕头至汕尾的城际高铁,均将加快建设。而深圳到江门、深圳到深汕合作区等的高铁项目也将在年内开工。
此外,在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中,包括汕头到漳州的高速铁路。此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葛长伟曾表示,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启动该项目建设,形成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沿线高速大通道。
总投资69亿的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昆柳龙直流)输电工程今年也将继续推进。该工程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将为华南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
以5G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工程,今年也将加大投资力度。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除了续建两个项目外,还将新开工6个与5G网络、数据中心相关的项目,今年计划投资额达172亿元,较去年的约30亿大幅增加。其中,广东移动将建设2.4万个5G基站,广东电信将新增1.4万个(含与联通共建部分),广东铁塔将新建4万个5G站址。此外,中航云数据有限公司还将在广州南沙和深圳启动两个数据中心建设。
广东粤电湛江新寮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惠州港口二PA/PB海上风电场项目等三个海上风电项目将新开工,涉及总投资361亿元。
今年1-4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83.2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28.3%。随着国家、省复工复产和稳投资各项措施效果逐步显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逐月持续向好。4月单月完成投资进度10.3%,比去年同期提高 0.5个百分点,表明重点项目建设已基本恢复正常施工水平。新开工建设河源市高铁新城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深圳电网工程等项目102个,广州至汕尾铁路、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汕头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潮南区)、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一、二海上风电场、湛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在建项目推进顺利。
来源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总量及分城市结构
根据广东统计信息网资料显示2018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0%和18.1%,增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和2.1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达56.5%和28.5%,同比分别提高5.7个和4.4个百分点,其中广州富士康第10.5代TFT-LCD显示器件生产线、广州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第8.5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件、深圳华星光电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等龙头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均突破百亿元大关,高端显示器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
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来看,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实体经济同样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制造业投资增速方面,清远居全省第一,为59.4%;云浮45.7%,为全省第二;此外,河源、汕尾、湛江均以21.7%、13.6%、13.0%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高技术产业投资方面,清远增速达168.4%,其中,受科惠(佛冈)公司、科惠白井(佛冈)公司、城区扬宣公司本年完成投资大幅增长带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了518.2%。河源、汕尾也保持了49.7%、63.6%的高速增长。汕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比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5.1%。茂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75.4%。
【结语】
1、无论从资金流向还是从各地政府的抓手而言,城市化+基建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引擎。
2、政府为了释放城市化的潜力,进行了深远布局,调整了城市化的主体,并激活了土地要素流转和用途复合转化的体制机制。
3、未来城市的发展将沿着超大城市功能疏解区、城市边界区域、轨道交通站点迅速布局。
4、在钢铁需求方面,联通城际的轨道交通、公路、商用综合体;为填补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而新增的教育、医疗、公共配套等基础设施;老旧社区改造,村改,旧改等,均将成为热点。
上期「专家点钢」精彩文章:
扫码提出你的问题,就能得到专家的回复哦
进群一起聊行情
200/2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置顶 【广发期货】钢材期货二季度行情展望:需求预期上调,库存矛盾不大
【广发期货】镍和不锈钢产业链季报20250329:基本面仍制约上方空间
置顶 【原创】钢价裹足不前,4月行情“决断”? | 2025年第13周钢市行情简报及研判
广发期货:钢材、铁矿石商品期现日报20250326
多家钢厂宣布,减产10%!对钢材市场有多大影响?
【广发期货】钢材期货行情周报20250322:表需爬升放缓,去库放缓,钢价偏弱运行
【广发期货】铁矿石期货周报20250322:黑色系偏弱运行 铁水产量大幅增长
【广发期货】镍和不锈钢产业链周报20250322:利多出尽,基本面制约上方空间
【原创】钢价重拾跌势,震荡格局难破? | 2025年第12周钢市行情简报及研判
螺纹钢破位下跌!需求回暖失速背后,金三银四成色几何?
免费询价服务
乐从钢铁行情
乐从钢铁世界
物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 2013-现在 广东乐从钢铁世界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专线:0757-28331022 400-800-8333
粤ICP备14043275号
ICP证:粤B2-20192082
营业执照
产品 | 数量 | 重量/吨 | 单价 | 金额/元 |
---|
确认说明:
从发出本采购确认函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所有产品确认锁价。
未设置昵称8450419545743 2020-06-23 17:55
鹅至尊 2020-06-23 17:20
xxp238 2020-06-23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