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内参信息 > 国内经济聚焦

哪些城市,最需警惕“产业空心化”?

2020-10-08 09:14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晓博
这个题目,我在2019年曾写过一次。之所以再写,是因为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很多城市的数据有了重要修正。
 
“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迅速地转移到外地”。其结果是: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全球通行的做法,是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分为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含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一般认为,当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下降,致使第三产业比重超过 60%,就可以确认“产业空心化”了。
 
由于时代的进步,第三产业扩展较快。所以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一般来说,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多低于3%。如果第二产业占比低于33.3%(三分之一),那么第三产业占比一般会达到64%左右。这时候,我们就认为发生了“产业空心化”。
 
简单点说,我的标准是:当一个城市、地区的第二产业占比低于GDP的三分之一(33.3%),就可以认定为“产业空心化”。
 
下面表格,就是主要城市2019年第二产业占比情况一览,并跟2009年做了对比。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第二产业占比最低的城市是北京,只有16.2%。其次是上海和广州,分别为27%和27.3%。此外,成都和杭州也都低于33%,分别为30.8%和31.7%。
 
也就是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这5个城市已经可以确诊是“产业空心化”的城市。
 
由于是首都,要纾解非首都功能,再加上华北地区环境相对脆弱,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偏弱,所以北京产业空心化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定位比较高。再加上上海第二产业规模较大,占比低一些问题也不大。
 
至于其他几个城市(广州、成都、杭州),问题就比较大了。
 
跟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相比,中国的大城市面积都巨大无比。比如纽约的面积只有789平方公里,伦敦面积1577平方公里,巴黎为105平方公里,首尔606平方公里。
 
而广州的面积为7434平方公里,杭州和成都分为1.6万和1.4万平方公里。
 
面积大,意味着产业腾挪的空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二产业迅速下降到33.3%以下,就应该警惕了。说明你留不住企业,说明你空心化了。
 
最近几年,深圳房价上涨非常快,舆论都担心深圳出现产业空心化,甚至有人认为深圳已经空心化了。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深圳虽然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大城市。但在过去10年里,深圳第二产业占比只下降了7.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2019年的第二产业占比,仍然维持在39%的水平,比长沙占比还要高。
 
也就是说,中国最应该担心产业空心化的,反而不是面积狭小、房价昂贵的深圳,而是广州、成都、杭州;还有正在逼近临界点的西安、济南、天津和青岛。
 
至于过去10年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最快的城市是天津,10年占比下降了19.6个百分点。
 
其次是杭州,下降了18.3个百分点。第三是郑州,下降了15.4个百分点。至于成都、上海、长沙、重庆、苏州的占比,下降也都比较快。
 
通过表格我们还可以看出来,主要城市里只有东莞的第二产业占比出现了上涨,10年反弹了9.4个百分点。
 
东莞为什么出现了罕见的大逆转?这跟东莞扫黄之后,城市重新定位有很大关系。当然也跟深圳产业外溢有关。总之,东莞在过去十年华丽转身,经济“脱虚向实”,成果显著。
 
此外,佛山、宁波、无锡、苏州的第二产业占比,也都比较高,显著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产业相对扎实。
 

 
上图是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工业增加值情况。
 
可以看出,上海位居第一,工业增加值达到了9671亿元,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深圳。此前几年,深圳工业增加值一直是第一,这次普查帮助上海“找回”了一些数据,上海重登榜首。但整体来看,两个城市差距不大,2020年深圳可能再次反超上海。
 
从工业增加值上看,中国制造业是“两超一强”的格局,上海和深圳几乎并列第一,为制造业两大超级城市,只是上海第二产业占比偏低。而苏州增加值高达8300亿,是“一强”。
 
苏州之后,工业增加值比较靠前的城市是重庆、广州、东莞、泉州、宁波、无锡、佛山。而广州工业基本上跟东莞、泉州、宁波、无锡、佛山在同一个水平上。
 
至于武汉、天津、杭州、南京、北京这些城市,在工业上还不如东莞、泉州、宁波、无锡、佛山。
 
西安、沈阳、济南、大连、福州,竟然排在烟台之后,工业实力就更弱了。所以,这些城市也应该有危机感了。
 
此外,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公布了每个城市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我简单查了几个主要城市的数据,发现制造业从业人员最多的三大城市是深圳、苏州和东莞,分别为418万人、414万人和377万人。
 
而北京、上海、广州的制造业从业人员,则分别是96.8万、249.5万和176.6万人。
 
这些数据再次证明了深圳的独特性:虽然已经晋身一线城市,房价比较贵,但深圳制造业的底子非常厚,不仅增加值为全国第二(今年可能重返第一),从业人员也高居全国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仍然高达39%,甚至高于很多省会城市。
 
结合制造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占比来观察,我们的很多省会城市在产业上都有“未老先衰”的迹象。GDP的规模还没有上去,但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已经不行了。
 
相反,改革初期出现的那批明星地级市,目前实体经济的底子依然比较厚重。

更多资讯,点击下方文字查看:

马上查看今日地磅指数

免责申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钢铁世界网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钢铁世界网 400-800-8333联系与处理。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