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降本增效 钢企要活下去

2015-08-12 09:57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钢小编

今年我国钢材市场持续低迷,尽管钢价大幅反弹,但是需求不足仍然缺乏持久上涨的支撑。今年的钢市难上难,粗钢产量出现20年来首次下跌。

      日前,中钢协公布上半年钢铁产业发展数据。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下降1.3%。按照中钢协的说法,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而参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的趋势,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对此,分析师接表示:“产销量下降说明企业的生存压力在增加,钢铁行业将步入真正调整期。”

      另有分析师则表示:“尽管下降幅度不大,但这一转变意义显著,说明企业对未来的判断进一步趋向悲观。”她认为,未来几年内的严冬中,一批“不够强壮”的钢企将被淘汰。

      这与之前国家冶金局原局长、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的观点一致:“2015年,一些钢铁企业要想好怎么去‘死’。”

      市场、环保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被迫减速

      很长一段时间,削减钢铁产能和产量是中国工业管理部门的一大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2月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已先后出台了20多项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政策。然而,事实却是越削越多,即使在钢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低迷期的2008年以后,粗钢的实际产量仍在不断攀升。

      这次钢铁产量20年来首跌是怎么出现的?市场倒逼和环保压力是主要原因。

      2013年之后,长期的价格低迷导致了部分钢企生存艰难,包括山西海鑫钢铁在内的部分钢企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以宝钢、河北钢铁为代表的钢铁航母开始严控产量。然而,由于包括汽车板在内的部分产品销路依然顺畅,粗钢需求量依旧在增加。不少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不惜大搞“失血性”生产,宁亏不退,所以整体产量依然在攀升。

      某种意义上,这种不自律的行为是普遍现象。中钢协承认,很多企业都是希望别人自律,自己却不自律。为此,中钢协多次提出,企业要渡过难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产量,实现“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成本不生产”的良性生产局面。然而收效甚微。

      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实体经济长期低迷引发银行警惕,抽贷现象在钢铁等不景气行业时有发生。数据表明,中钢协会员企业2014年负债为3.2万多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3%,部分企业负债率已高达80%。仅在今年一季度,银行抽贷就达到650亿元。

      分析师表示,遭遇银行抽贷的同时,部分钢企对外融资的积极性在下降,比如河北钢铁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不再新增贷款。整体上看,2015年上半年,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6.43%,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9%。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加上银行供血减少,大多数钢企自然无力维持“失血性”生产的局面,减产自然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分析师认为,持续加大的环保压力也成为部分环保不达标钢企减产的原因之一。

      钢铁业洗牌,降本增效是活下去的关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组织的201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座谈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毛伟明认为,工业经济增长积极因素在增多,但钢铁行业整体状况没有明显好转,“面临市场供大于求、效益持续低下、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等困难,形势更为严峻。”

      赵喜子则认为,“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钢铁业的真正“寒冬”。

      分析师表示,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有望给钢铁行业带来新的转机,但效果要在几年后方能显现,“在市场和环保政策的双重挤压下,将有一批钢企出现资金断裂,在春天到来之前死去。”

      对于钢企而言,在此期间能够活下去重于一切。

      为应对恶劣局面,钢企各显神通。具体办法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钢产业、建设电商平台、加大出口力度等。“目前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案例。”分析师表示,毕竟钢铁企业普遍规模大、负担重,转身转型难以一蹴而就。“而且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大背景关联密切,当下游产业对产品需求的质量要求普遍不高时,钢企走得太快也并不合理。”

      分析师表示,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而言,降本增效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最有效力。她透露,唐山地区的一些民营钢企,比如荣程钢铁、建龙钢铁依然能实现7%左右的利润率,远高于行业水平。“其实这些企业设备、产品并不高端,但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中钢协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钢铁企业之间的贫富分化已非常明显。上半年,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65.9亿元,同比增长113.1%;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139.7亿元,同比增长152.3%。

      二者相比,最根本的差距来自生产效率。比如优劣企业生铁的制造成本差距最高达到900元。效益较好企业的人均产钢量在1000吨左右,部分企业不足500吨。中钢协认为,这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值得研究。

      事实证明,根除富贵病对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明显。仍以河北钢铁为例,2014年一年,河北钢铁通过削除附加成本,挖潜增效达到276亿元。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