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迁安转型,改变一钢独大产业结构

2015-08-10 08: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钢小编

在河北省东北部,小城迁安是一座大名鼎鼎的城市——连续10年位居河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之首、亚洲最大的管材生产基地。近年来,迁安努力改变“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打造综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努力打造“首都东边一座成长在水里的城市”的新名片。

      让我们一起感受迁安,感受这座钢铁重镇的转型历程,看它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进行“二次创业”。

      因钢而兴,十年列河北县域经济之首

      “如果只想着挣钱,在那么多选项中,我不会选择现代农业。”48岁的迁安人张秋民坦言。

      7月盛夏的一个午后,张秋民来到自己的红酒庄园,与工作人员品尝外地寄来的红酒样本。酒庄内的生态菜园中,他的妻子正顶着阳光,摘取自种的豆角和西红柿。

      “我没想成为所谓的儒商,本质上还是跟以往一样,只不过现在更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品牌。”张秋民说的“以往”,是指他自小北上打拼造就的粗犷豪放、敢想敢做的性格,曾以开矿、做矿粉加工厂发家的经历,让他作为“矿老板”,成为迁安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

      张秋民的故乡迁安历史悠久,曾被授予“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称号。改革开放以前,迁安是河北有名的贫困县。1980年,迁安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7.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直到“七五”期间,迁安大办“三个工厂”(以铁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黑色工厂”,以山滩 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绿色工厂”和以劳动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家庭工厂”),才让全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正是在那个时候,18岁的张秋民离家北上打工,挖过煤、打过工、开过小商店。“我真正成为所谓的‘矿老板’是在秦皇岛青龙县。”张秋民回忆,2003年前后,他在青龙经营一家宾馆,发现有资源可以开矿,便投资2000余万元,开了一家年处理原矿400万吨的矿场。

      “那时处于整个产业的初期上升阶段,赚钱不难。”张秋民说,毕竟人在他乡,各个方面都会有所限制,2005年,他将矿场出手,回到故乡迁安。那时,迁安已经因钢铁而兴,位居河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首位。

      投资1000万元成立民祥工贸有限公司,一个年处理30万吨铁精粉深加工的工厂成了张秋民的事业重心,让他参与到了迁安市钢铁产业的火热发展中来。

      在迁安,张秋民的加工厂算中上规模,钢铁产业最火热的那几年,这个加工厂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2005年,一吨铁精粉的价格是三四百元,后来价格连年上涨,最高时达到每吨1200元。”张秋民说,最好的时候是在2007、2008年前后,销售供不应求,大伙儿都瞧准时机加入其中,大大小小的工厂开了不少。

      钢铁行业火热之时,迁安的决策者们冷静下来,他们意识到“一钢独大”的局限性。市委书记李忠表示,钢铁行业对资源高度依赖,又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迁安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钢铁行业的GDP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

      “如果不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像某些资源型城市那样,等资源枯竭了、一些工人下岗失业了再转型,就为时已晚。有产业互补,才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李忠说。

      转型思路,提出“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

      2010年,迁安召开市委全会,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会议主题。“开会前,我们用了几个月进行调研,包括在家里关上门讨论和走到南方地区开阔眼界。”李忠介绍,全会提出了“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围绕着在哪转、往哪转、靠谁转,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在钢铁行业打拼多年的张秋民也逐步意识到,不能再简单靠加工厂发展下去。他为自己的再次创业定下一个基本原则,“一定不能是简单依靠资源、获得短期利润了,而是要想着怎么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201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秋民与几位葡萄酒酿造专家相熟成友,得知迁安部分地区与法国波尔多市同处于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正适合赤霞珠、品丽珠、西拉等酿酒葡萄的生长。很快,一个葡萄酒酒庄的整体规划图便在有着丰富从商经历的张秋民脑海中展开。下定决心,说干就干,张秋民将铁精粉深加工工厂的车间转让出一半,为建造酒庄准备资金。

      2011年4月,在迁安市几经选址,张秋民最终在迁安市南部,紧邻京哈高速迁安出口和高铁滦河站的龙山谷地再次出发。通过流转和**土地,酒庄占地面积达799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300亩。

      张秋民说,迁安市政府为酒庄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酒庄门口修了2公里路,并提供投资补贴,“每年投资超过1000万,政府就会补贴给我100万。”据他估算,目前已从政府方面获得两三百万元的补贴。

      除了对转型企业家的大力扶持,迁安市也对落后企业有着强硬态度。2013年,国务院提出全国范围五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河北对目标进行了分解,迁安所属的唐山市要承担削减4000万吨钢铁产能的任务。迁安的压力不言而喻。

      为了压减过剩产能,迁安对单体钢铁企业制定了较高的环保标准,对钢铁企业的生产水平、环保能力做出了量化的要求。迁安市市长张淑云介绍,迁安对单体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下的,高炉400立方以下的,转炉25吨以下的企业已经进行淘汰。

      在迁安力推产业转型的同时,钢铁产业本身也开始出现下滑。在钢铁行业打拼十多年,经历了当年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产能过剩,张秋民已不愿多谈往日钢铁行业的红火景象。

      在张秋民看来,迁安实施产业转型,就好比他为了减去常年困扰自己的啤酒肚,开始饮普洱、减餐量,“肯定是会有些难熬的,但为了健康必须这样。”

      正经历产业重心转移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铁精粉价格已回落至每吨四五百元,几乎与他记忆中2005年的价位持平,“售价不变的基础上,人力、水电等生产成本都在增加,已经没有了利润空间。”从去年到现在,张秋民的铁精粉加工厂已亏损超过3000万元。

      经历阵痛,财政收入连增数年后大幅回落

      压减钢铁产能带给迁安的一系列影响,直接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上。“2010年,我们财政收入是65个亿,2011年达到78个亿,2012年达到91个亿,但是到了2013年回落到76个亿,2014年回落到67个亿。”李忠说。

      “从这个曲线上,你能看出迁安在经受着什么样的阵痛。”李忠表示,矿山和钢铁两大产业财政收入下降的幅度更大,而财政收入下滑能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也正是这四五年的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他新兴产业能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李忠表示,目前迁安的财政收入结构还是“三分制”,基本上矿山三分之一,钢铁三分之一,其他行业全部加起来占三分之一。“2010年,矿业和钢铁创造的GDP占到90%多,现在占到70%,产业结构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他坦言,新兴产业的培育确实需要时间。

      7月28日下午,来到张秋民的龙泽谷酒庄,除了望不到头的葡萄园和生态蔬果,这里还已建成了山泉水工厂和红酒别墅,可以承接小型会议,山泉水也即将推向市场。

      “我刚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看到的可以说就是一片荒地。”张秋民说,对比开矿、办加工厂时的自己,心态已经改变了很多,“不是着急挣钱了,而是想着怎么能把品牌真正打造出来,做能够有传承的东西。”

      在酒庄内,张秋民开设了红酒文化展厅。近期,他还在和河北当地媒体策划,投资冠名一个才艺比赛,“一定要高端一些,做得不好还不如不做,钱不是问题。我想让选手们在周末来参赛,晚上在酒庄居住,白天参观迁安的风景,回去再宣传我们这里。”张秋民明白,帮助迁安提升知名度,也能帮助到酒庄的发展。

      4年来,经过不断的学习发展,张秋民的葡萄酒庄已经成为唐山地区规模最大的红酒庄园,被评为唐山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产出的红酒也已经在迁安当地有了较大知名度,各大商场超市都能买到来自龙泽谷的红酒。

      工作人员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目前已经投资1.6亿,除了自建的300亩葡萄园,还与周边的村民签订了500亩签约葡萄园,带动了周边上千户农民增收。下一步,张秋民的销售团队将继续在各大省会城市打开市场。

      和张秋民的转身一样,迁安市的整体转型也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市政府为钢铁转型开出了“3+5+6”产业格局的破解药方,即积极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煤化工、包装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高新技术5个百亿产业板块,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总部经济6大服务业。

      为了推进这一战略,迁安成立了14个各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机构,分解具体目标,明确工作措施,量化时间节点,确保每个产业都有年度目标、有招商推进措施、有重点建设项目、有接续洽谈项目和具体的奖惩办法。

      转型样本,企业转型花重金产品增值近两倍

      上月底,来到位于迁安市西部的一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宽阔整洁的厂房内,工人们正进行轧钢、褪火、精整、涂镀等工艺流程。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一条80万吨全流程精品冷轧生产线和一条20万吨镀锡板生产线,这些薄如纸张的超薄带钢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汽车等领域。目前这两个项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利润十多亿元。

      年前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全国钢铁产能饱和,企业发展走向低谷。”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二次创业,走精品钢铁、高端钢材的路线逐渐清晰起来。

      2011年,正值钢铁业遭遇寒冬,转型思变,投资42亿元,从德国、日本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建设精品冷轧、镀锡板和八色印铁项目。当时从德国引进的,是国内第一条八色印铁生产线。生产产品包括王老吉凉茶、奥利奥礼盒、伊利奶粉等产品的食品级铁盒包装,成为国内相关技术的龙头企业。

      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产品的增值增效。“现在许多钢铁企业冷轧就算是最后一道工序了,而在我们这里,这仅仅是第一道工序。”他说,冷轧薄板通过进一步加工成为镀锡板,最后通过八色印铁生产线印刷的成品可卖到9000多元一吨,相比原来卖钢管,一吨多了6000元,产品增值近2倍。

      在集团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对职工进行进一步技能培训。2014年来,集团旗下的金岭铁矿效益并不如意,集团在征集的职工意愿的基础上,今年还将部分老职工转移到冷轧薄板生产线上就业。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