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互联网+”思维模式引申钢铁电商的发展

2015-07-31 02:35 来源:中国冶金报 作者:钢小编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互联网+”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不断使得传统行业改革升级。
  
  对整个钢铁行业而言,“互联网+”的概念最为直观表现就是钢铁电商的蓬勃发展,是行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后酝酿已久的一次爆发。其真正的内涵包含了钢铁行业的整个产销供应链,始于销售端的电商化发展,而最终将归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特别是生产端,向互联网靠拢。
  
  钢铁行业困境助推钢铁电商快速发展
  
  互联网大潮席卷全球并开始显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基于自身在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引领了当时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同时,开始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变革后者的运行方式并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在近10年的发展中明显加速,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突破6.49亿人。自2005年以来,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商业企业间电子商务投资处于集中爆发阶段。
  
  这样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颁布后,政府推动的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二是,电子商务在企业逐步应用,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一时期,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等购物网站迅速发展成型,而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育了电商平台技术、民众网上购物习惯、支付模式以及网络金融平台等,为大宗商品特别是钢铁电商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钢铁等大宗商品电商尽管起步略晚,但早在上世纪末,互联网应用或信息化技术就开始与钢铁产业融合,宝钢、武钢、首钢等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先后建立了硬件网络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为之后的销售、采购、物流等系统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条件。
  
  在此形势下,钢铁电商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资讯平台逐步发展整合为包含钢铁信息、销售、支付、融资、物流、加工、配送为一体的服务型电商平台。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钢材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等内生矛盾集中爆发,导致钢铁主业陷入全行业亏损,行业困境倒逼企业通过减少流通层级以降低成本、借助互联网金融等新的资源实现破局重生,由此推动了钢铁电商的爆发式发展。
  
  自2014年开始,钢铁电商发展实现了规模突破。到目前为止,钢铁企业搭建平台、钢贸企业搭建平台以及第三方平台总数已超过200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中占27.6%。近两年新建的平台数量更是呈集中爆发态势。
  
  钢铁电商的快速发展能够集中产业链资源,更高效、优质地服务于客户,并且能够实现为广大终端用户尤其是中小型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差异化服务,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钢铁电商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钢铁企业营销环节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日韩钢铁企业电商发展的启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信息化发展起步最早,但真正将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充分引入钢铁行业的是日本、韩国的钢铁企业,日韩钢铁企业率先开展了面向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与制造系统融合,推动了智能生产的发展。也给我过钢铁电商发展一些启示。
  
  日韩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们以大型计算机为基础,建立了集中式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充并开发新的应用功能,逐渐完善了从生产到管理决策的整个信息系统集成。而日韩钢企信息化发展的逻辑基本一致,制造流程集成的同时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集成,减少管理、销售、物流各个层级,从而降低成本,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积累的技术经验,开始逐步对外提供解决方案,创造新的价值。
  
  日韩钢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钢铁电商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欧美等钢铁企业相继出现电商平台后,日韩钢铁企业密切关注电商发展态势,建立电商平台,但是日韩钢铁企业的电商平台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多的表现为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的企业自营平台,未能发展成为整合产业链资源的有效工具。
  
  日韩钢铁电商平台发展受挫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钢企联合建立的电商平台难以处理钢企间的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同时日韩钢铁企业集中度高,电商平台难以介入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当时的电商技术尚不成熟,网购环境也没有形成,钢企的直供渠道又相对畅通,并不需要电商平台的介入。
  
  透过日韩钢铁企业电商发展的经验,也能看到当前我国电商平台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诸多钢铁企业发展电商平台群雄并起,尽管强调兼容共生,但企业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仍不可避免,钢铁电商的集中爆发式增长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未来钢铁电商也将面临严酷的市场优胜劣汰。同时,业内对互联网与钢铁工业的加法运算如何操作普遍存在困惑和争议。
  
  钢铁电商倒逼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与创新,未来钢铁电商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钢铁”行业的前景将远超过我们所看到和能够想象的。
  
  对于钢铁电商而言,目前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钢铁电子商务网站平台总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60.9万,第一季度,国内钢铁电子商务钢材销售量占重点企业总销售量的10.6%,占重点企业其余销售量(除钢材直供量)的比例为17.1%;同期,国内钢铁电子商务市场的钢材交易规模达到1417万吨。
  
  另外,各路资本不断涌入、钢铁电商发展模式日趋完善,钢铁电商发展速度仍在加快。一方面,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激励下,钢铁产业链各方对钢铁电子商务领域施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并积极拥抱电商平台;另一方面,用户习惯逐渐养成,随着更多传统线下业务的上线运行,用户将逐渐摆脱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使得有效用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而随着钢铁电商逐渐完善并对产业链资源整合取得成效,将对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效应。从当前钢铁电商的发展态势来看,这种倒逼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例如,传统大型国企的电子商务战略,已经反映出传统渠道正在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战略要求。这势必对产业链各方带来巨大的示范和激励效应。传统思维方式的改变将对产业链各方的加速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各方将根据自身掌控的资源情况,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业务模式,直至达到共赢。
  
  随着钢铁电商对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流量增加、信息数据系统成型,钢铁电商必然要求全产业链,特别是产品生产端的互联网化,并真正实现消费驱动生产。钢铁企业将需要通过电商平台反馈市场和用户需求,并以此为核心安排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甚至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定制生产也将成为可能。
  
  可以预见,钢铁电商的发展最终将为行业的转型带来深刻变革,推动钢铁智能制造,最终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钢铁服务商。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钢铁信息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