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分析2015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反倾销原因

2015-07-29 10:04 来源:中国冶金报 作者:钢小编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困难时期,整个行业进入“寒冬期”。资金紧张、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产能全面过剩,一些钢铁企业已处于几乎没有毛利甚至连边际贡献都没有的窘况。2015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形势更加严峻,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
  
  我国钢铁业贸易摩擦压力增大
  
  摩擦增多,压力增大。今年上半年,我国钢材产品涉及58起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如表所示),涉及欧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的20个国家。其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最多的是美国,有11起;澳大利亚和欧盟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分别为9起、7起。
  
  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涉及的贸易摩擦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2起。其中,1月份和5月份最多,分别为14起和12起。今年下半年才刚刚开始,我国就又涉入到6起贸易摩擦事件中。
  
  欧美带头,他国跟风。随着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高速增长,针对我国出口钢材发起调查的国家,也由最初的欧美国家扩展至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国家。
  
  涉案产品多元化,主要为板材、建筑钢材。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受调查的产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出口量并不很多的冷轧不锈钢、无缝钢管、石油管材等产品,也有镀层板、彩涂板、焊管等出口量较大的产品,而且还有不锈钢水槽等钢铁制品。通过分类可以看出,2014年~2015年上半年,不管从总体摩擦事件还是仅就调查数量来说,板材和建筑钢材已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目标。
  
  深究其原因
  
  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双边贸易的增多,我国企业或将遭遇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钢铁作为基础性的原料工业和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弄清楚我国贸易摩擦的原因非常重要。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出口钢材频遭贸易摩擦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
  
  我国钢铁产能基数较大。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895万吨,同比下降0.8%;1月~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达到40997万吨,同比下降1.3%。而6月份,亚洲和全球粗钢产量分别为9254万吨、1.36亿吨。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量一直占亚洲产量的70%以上,虽然目前在世界钢铁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已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了世界钢铁产量的半壁江山。
  
  鉴于我国钢铁产能基数较大,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且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意愿强烈,这必然会对进口国的钢铁企业造成影响,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我国钢铁进出口贸易长期顺差。在国内钢铁消费较为低迷的背景下,“走出去”成为当前中国钢铁企业的新希望。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钢材889万吨,环比下降3.67%,同比增长25.7%;同月,我国钢材进口117万吨,环比增长10.37%,同比增长3.5%。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240万吨,同比增长27.8%;累计进口钢材665万吨,同比下降8.3%;累计净出口4575万吨,同比增长35.5%。
  
  我国钢材进口量远低于出口量,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钢铁足以满足本国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钢铁技术水平的提高。长期的钢铁出口顺差冲击了进口国的钢铁企业,特别是对欧美国家的主导地位产生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我国钢铁出口产品采取了更多、更隐秘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不断升温。
  
  我国钢铁进出口价格悬殊,主打价格战。6月份,我国钢材出口均价为568美元/吨,环比下降2.57%,再创年内新低;进口均价为1098美元/吨,环比下降5.1%。6月份,钢材进出口价差有所减小,为530美元/吨。
  
  近年来,我国钢材进出口价差总体呈上升趋势。首先,国际市场钢价下跌,迫使钢材出口价格竞相下滑。其次,从我国钢铁出口产品结构上来看,我国主要出口的是普碳类低端钢铁产品,如轧板、钢管、螺纹钢、线材等。一方面,这些出口钢材产品具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另一方面,我国主要从高劳动力成本国家进口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使得我国钢铁的进出口价格悬殊。同时,我国相对低廉的钢材价格也降低了进口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是钢材进口国从我国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但这也会给进口国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看,中国相对低廉的价格是钢材进口国的需要,同时,也帮助我国钢铁行业拓展了海外市场,而欧美等国往往忽略我国的成本优势,采用第三方国家的价格来衡量我国产品价值,认为我国钢铁产品存在倾销、补贴行为,从而加大对我国钢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力度。
  
  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不能只看重数量,更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狠下功夫。我国钢铁企业应进行科学技术、品牌、管理等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提高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
  
  从外部环境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出口的钢材频遭“双反”。
  
  世界经济放缓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经济低迷,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欧洲经济不容乐观,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呈疲软态势。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GDP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为了复苏本国经济,降低失业率,转移国内矛盾,纷纷选择放弃G20华盛顿峰会上达成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也对中国发起各种贸易救济调查。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之一,自然而然成为了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成为“绊脚石”。为了尽快加入世贸组织,1999年11月,中国在与美国谈判时签署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同意美国将来碰到反倾销个案时可以维持美国当时的反倾销方法,即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毋须遭遇法律挑战。这一条款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15年内有效。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在中国经济不断崛起、原有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的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不公平、不合理、任意性、歧视性的政策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案件中的一块“绊脚石”,成为一些国家打压中国出口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时,这些国家可以运用“替代国制度”主观地选择一个第三国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同类商品价格作为计算我国钢铁产品的正常价值。但是,被起诉产品在替代国的产品成本通常远高于我国成本,使得我国钢铁产品较易被认定为低价倾销,往往最终被裁定需缴纳较高的反倾销税。
  

  附图:2014年1月-2015年6月份对我国钢铁行业发起贸易摩擦事件数量居于前10的国家和地区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钢铁行业 钢铁信息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