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互联网+”华菱钢铁收入预期底气不足

2015-07-28 01:3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钢小编

近日,华菱钢铁可谓风波不断,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两个月的华菱钢铁复牌首日便跌破定增价,躲过“跌停潮”,又攀上“互联网+钢铁”风口,公司股价却并未借得东风雄起。
  
  迫于行业下行压力,华菱钢铁交出了一份42亿元的定增预案,试图通过转型谋求生路,其中大踏步加入钢铁电商领域无疑是最大卖点。对于自己在钢铁电商领域的前景,华菱钢铁可谓信心十足,公告称项目在两年后筹建完毕,运营当年便可获得过亿元的利润回报。
  
  然而,从其过去几年运营电商业务的经历来看,华菱钢铁尚属业内菜鸟,且钢铁电商普遍亏损,试水多年的圈内大佬尚且维系艰难,华菱钢铁凭什么有这样的信心谋得一席之位,脱颖而出呢?
  
  空降互联网
  
  7月15日,停牌近两个月的华菱钢铁发布定增预案称,公司拟以4.53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9.27亿股,募集资金42亿元,用于产业转型,其中控股股东华菱集团拟以现金认购不低于本次发行股票总数的10%。
  
  在募集资金投向中,42亿元款项涵盖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包括了“互联网+”项目、节能环保项目、特种用钢项目以及偿还欠款;其中,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11.35亿元、预计总投入金额15.5亿元的热门题材“互联网+”格外打眼。
  
  华菱钢铁公布的该部分项目具体方案中,包括了O2O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两大块,其中计划投资1.5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菱电子商务实施,项目建设期两年;供应链金融平台则将用1年时间拟建五家全新公司,分别从事商业保理、动产质押、第三方支付、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业务。
  
  在“互联网+”概念热销的行情下,钢铁行业的钢铁交易涉足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平台领域的公司不在少数。
  
  关联交易撑起的线上销售
  
  对于钢铁电商平台的前景,有研报指出,鉴于行情持续走低,钢企仅仅是机械地将线下销售搬到线上,并不能解决问题,钢铁电商已开始呈现脱离钢企独立运营的趋势。
  
  2013年,宝钢股份为了补充旗下电商“东方钢铁”主要销售自产产品的短板,成立“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将其定位为第三方电商平台,以宝钢系外涉钢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当年交易量便达到200万吨,注册客户2.6万家;2015年2月,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以“东方钢铁”认缴10.2亿元,与大股东总共出资20亿元,成立云服务平台“欧冶云商”,旗下欧冶物流拟以包括股权开放在内的多种形式邀请仓储加盟商加盟,彻底剥离钢企主体。
  
  而以五矿发展为代表的钢贸企业和以上海钢联为代表的信息中介由于天然属性,也早在进入电商之时便已将视野扩大到全行业。
  
  相比之下,华菱钢铁的电商项目更像是在自娱自乐,由于钢铁存在营收高、毛利率低的特点,华菱钢铁2014年全年营收500多亿元,作为子公司的华菱电商,其区区3.89亿元的营业收入并未单独在子公司运营数据中作详细记录,但从“荷钢网”上观察不难发现,其“订货指南”一列,仅列出了华菱湘钢、华菱涟钢、华菱钢管、华菱锡钢四家企业,全部为关联公司,屈指可数的交易量很可能只是将线下销售放到了线上完成,电商概念流于形式。
  
  而在另一大热门题材“供应链金融”方面,华菱钢铁更显笨拙,钢企介入金融,资质限制是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国资委对五矿集团的主营业务进行调整,金融板块成为五矿集团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几乎拥有包括信托、金融租赁、银行在内的全部牌照,旗下电商“鑫益联”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上受益,2015年上半年获得银行授信额度达到110亿元。宝钢旗下欧冶金融则在2015年5月与国行、建行、工行等15家银行及中信保和中合担保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627亿元的信贷额度,并已取得支付、典当和保理3张金融牌照。
  
  希望涉足金融的钢企纷纷发力凑足牌照,华菱钢铁却反其道而行之。
  
  华菱钢铁此次定增预案中,对于牌照一事并未过多提及,只在说明5家公司筹建期为一年时,用括号标注了“含牌照申请”,作为湖南省内大型国企,牌照一事或许不难搞定,但两年前还在剥离金融资产,现今突然又对涉足金融一事热衷起来,华菱钢铁发展此项业务的实力和初衷让人怀疑。
  
  盈利前景存疑
  
  华菱钢铁在定增预案中表示,整个“互联网+”项目筹建并投入运营的时间预计为两年,其中商业保理公司建设项目、动产质押服务公司建设项目和融资担保公司建设项目共投资9亿元,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可以实现税后净利润1.5亿元,投资回报率为14.7%,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21年。
  
  实际上,钢铁电商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供应链金融更是尚未成型。
  
  在钢企中,最早开始探索电商的宝钢2008年起即开始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已尝试“厂商银”和“保理”的融资模式,提出从企业供应链向产业供应链发展,其在与大股东合资20亿元整合云服务平台的关联交易公告中,对盈利问题也只是以“开拓新的盈利模式,为宝钢股份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而一笔带过。
  
  钢铁行业遇冷,电商行业尚处摸索阶段,暂时还是“烧钱”,业内大佬尚且谨慎,华菱钢铁两年后过亿元收入的预期谈何而来?莫非是纸上谈兵?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华菱钢铁 钢铁信息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