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钢铁业绿色环保之路漫漫

2015-07-20 06:0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钢小编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持续“寒冷”,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6.9%,钢铁行业仍深陷困局,情况难以乐观。同时,“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增加按日无上限记罚、责任人刑事拘留等严厉措施,环保压力空前;由工信部发布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也于7月1日开始实施,钢铁业正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
  
  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钢铁业如何在市场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实现绿色发展,是摆在企业与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钢铁业绿色环保之路漫漫。
  
  总体上看,钢铁业仍难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色彩
  
  “近年来,在外部经济环境不佳、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的背景下,钢铁业节能环保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用数据佐证: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加了31.28%,而总用能量仅增加26.88%,实现节能总量约1670万吨标准煤。
  
  节能减排进展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太钢、唐钢为代表的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花园式工厂、以京唐钢铁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等已成为具备国际水平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标杆。
  
  不过总体上看,钢铁业仍难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色彩。“‘十一五’以来,钢铁工业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在全国工业排放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二氧化硫、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占比却大幅上升,废气治理不容乐观。”李新创告诉记者,2005年钢铁业的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在全国工业行业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2%和11.6%,而到了2013年,比重已分别扩大至13.9%和18.9%。此外,终端能源消费量则占工业行业总量的26.8%,能效相比国际先进水平也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
  
  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间环保差距十分明显。从吨钢排放量上看,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中落后企业的排放强度可达到先进企业的十倍,非会员企业还会更高。2013年,环保部曾对华北地区298家钢铁企业全面排查,七成以上企业存在超标排污问题。
  
  全行业技改约需500亿元以上,历史欠账企业将被逐步淘汰出局
  
  从法律上看,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的环保违法成本大幅提高;从行业标准上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部分指标的要求甚至超过德国标准。重压之下,钢铁企业将不得不实打实地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技术改造。
  
  “在产能过剩突出、行业整体微利、部分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再出巨资治污确有难言之苦,但挨罚的代价也不小,还得千方百计解决。”刘振江表示,据中钢协初步估算,除矿山外,钢铁生产全流程全系统的污染治理技改工程总计需500亿元以上。
  
  “新《环保法》对民营钢铁企业是个挑战,但他们都有思想准备。”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按新《环保法》要求达标,民营钢铁企业的吨钢成本要增加80至100元。据他分析,年产200万吨以上且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自筹和融资能力,有实力增加6亿—10亿元投资来上环保设施;相形之下,年产百万吨以下的钢铁企业将在“十三五”期间面临更严峻的生存风险,“这些企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转型升级难度大,合规审查难以通过,上了环保措施也背不动,五年之间很可能出局。”
  
  “在利润普遍低迷的背景下,环保压力加大将可能成为淘汰低效钢企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新创认为,这同时也将提升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融资创新等能力,促进多元经营、实现转型升级。
  
  正如不少专家所言,节能环保不仅给钢铁业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投入需进一步增加。“企业与环境是否友好,受到工艺、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措施、管理水平等多方制约。”刘振江表示,企业过去重视节能投入是因为有直接效益,但形势所迫下,环保设备和技术也需改造。此外,还应加强环保管理,制订管理细则,健全监测、考核、责任追究、奖惩体系。
  
  工艺应进一步优化。比如,用短流程替代长流程。目前,以铁矿石和炼焦煤为原料的高炉—转炉流程,即长流程在我国钢铁业中占据主力。“今后,利用废钢为原料、用电炉炼钢的短流程将有更大前景。”工信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说。
  
  技术存瓶颈、资金有困难,环保改造呼唤政策环境优化
  
  新《环保法》实施半年来,已有山东临沂、河北承德等地区的部分钢铁企业因违法排污受到了停产、罚款等处罚,环保“杀手锏”的作用正逐步凸显。与此同时,技术、资金、监管等方面尚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环保改造的政策环境也尚待优化。
  
  治理技术存在瓶颈,部分指标难以达到。“钢铁行业新标准要求钢铁企业采取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二公式英、废水治理技术,但对于某些污染物的治理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李新创举例说,比如焦炉烟气脱硝,国内还缺乏相应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其他如二公式英的控制、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高效除尘、浓盐水处理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也还存在技术障碍,国家也缺乏相关技术指南。”
  
  缺资金难贷款,环保改造需要政策支持。“现在由于产能过剩,钢铁行业拿不到新增贷款,企业的节能环保项目也被定为‘涉钢’项目而不予贷款。”赵喜子说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不达标就必须上环保,上环保又不给贷款支持,这是个悖论,需要有关部门协调。”李新创还建议,借鉴火电环保电价补贴的方式,对优于排放标准、超额减排的项目予以额外奖励。
  
  监管应严格起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在统一市场中,如果监管标准参差不齐,那么就很可能发生环保守法企业因加大投入、成本增加而陷入竞争被动的情况。“企业无论大小一律按标准执行,违规要严惩,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令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今年6月举办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上,高云虎态度坚决地表示。
  
  李新创建议,可以制定钢材的市场环保准入门槛,对企业进行环保信用评级,在重大工程、政府采购以及钢材出口等环节设置绿色门槛,凡是环保信用等级低、钢材生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均不得进入,提升环保守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迫使违法违规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淘汰落后企业。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钢铁信息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