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按市监局要求,所有园区商户均需上传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信息,向用户展示,谢谢配合!

买好钢 · 享实惠 · 够省心

首页 > 行情指数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以市场之手助推钢铁"刮骨疗毒"

2015-06-05 03:38 来源:中国冶金报 作者:钢小编

2014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30年来首次出现趋势性下降,粗钢产量与产能反而继续呈现粗放式增长。钢铁行业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减产升级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根据过往经验,立足当今现实,“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应该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进行减产升级、实现产业再造,以迎接工业4.0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减产升级迫在眉睫
  
  在过去1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国有、民营钢铁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都进行了快速扩张,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全国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失灵,一些重要钢铁项目久拖难批,一些地区自行放任钢厂建设。经过10年左右的无序发展,许多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偏少,部分地区的钢铁产业分布错位严重,技术升级动力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各类建设处于饱和状态的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却没有足够的钢铁产业支撑。
  
  不过,近年来,西北、华南的钢铁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许多地区已经实现区域自足甚至局部过剩。例如,新疆就在2014年出现了钢铁产量增速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阶段性严重过剩态势,不少新疆钢铁企业只好返回内地争夺市场。华北地区生产的钢材被迫面对传统远距离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新难题,外销不畅只能加剧产地市场的竞争。
  
  2014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出现了30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4%至7.38亿吨。与之相反,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至8.2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16.62亿吨)的近一半。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粗钢产能已增长至11.6亿吨,产能闲置率高达30%。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等千万吨级在建大型项目即将投产,其他钢企也还有不少新增产能及改造扩产计划。
  
  与此同时,同质化竞争加剧了过剩。近10年来,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猛,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飞跃。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投资者主要着眼于中低端的钢坯、建筑钢材板材管材等过度竞争领域。如不少华北民营钢厂只能冶炼钢坯,品种非常单一,不能连铸连轧。围绕钢坯冶炼高炉的轧钢企业数量庞大,各家的设备及技术都十分有限,大多数厂家只能轧制标准不高、品种单一的中低端卷板及建筑钢材。而高强中厚宽带、特厚板、汽车用热镀锌板等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钢材品种并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依然需要大量进口。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钢材仍然高达1443万吨。
  
  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价格战频发,加剧了我国中低端钢材领域的市场竞争。设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能源浪费大、环保措施少、竞争能力弱、社会效益差、产能过剩等低水平问题越来越突出。
  
  减产升级需要推力
  
  钢铁产业是不少地区的主要税收来源和就业出路,甚至是个别地区经济社会变化的敏感晴雨表。尽管减产升级已经成为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知,但是对于一些钢铁集中产地,在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都没有多少推动企业减产升级的实在动力。
  
  鉴于钢铁企业对不少地区在经济、就业等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依赖钢铁企业的区域,亟待来自外部力量推一把,或许才能真正出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实际行动,而能担当这一重任的非市场手段莫属。
  
  推力来自市场压力
  
  我国对钢铁产业进行过多轮整顿和减产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也采取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强力推进,但总体效果不如人意,一些计划和项目最后甚至不了了之。回头分析,关键是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形态及结构更加丰富,钢铁产业涉及的经济因素和市场要素更加多种多样。继续沿用行政色彩浓郁的措施来推动减产升级,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容易重复过去的老路,最后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应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把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传导,在巨大的市场压力倒逼下,实现企业减产目标。
  
  市场手段多种多样
  
  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刮骨疗毒”式的减产升级的新时期,减产是近期首要的阶段性目标,升级是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我国现有近3亿吨粗钢产能,或因为落后或因为环保不达标,都需要尽快淘汰;未来5年~10年,还有近2亿吨粗钢产能将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被陆续淘汰。
  
  既然行政措施并非首选,那么行政部门就应该通过制定优化市场规则的方式进行引导推动,促进市场力量推进钢铁行业的减产升级。
  
  首先,应依据新环保法的标准,倒逼一批环保意识淡漠、环保设施不全的钢铁企业退出。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现有钢铁企业至少需要新增环保投资700亿元才能达到新环保法要求,一些前期环保投入欠账过多的企业将不得不被市场淘汰。不少上市银行已经压缩了对钢铁产业的信贷规模,信贷资金流向改变将加速钢铁企业的减产升级行动。
  
  其次,需要全面推行连铸连轧等先进生产工艺,还要分阶段加快淘汰750m3以下的冶炼高炉,同时应该鼓励设备工艺先进、坚持技术创新、产能转移海外的钢铁企业发展升级。
  
  现在,已经有不少钢铁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特优产品比重,积极减产量增质量。如一些不锈钢企业实现了镍矿直接入炉冶炼的热装热送,以及后续工艺的连铸连轧。
  
  另外,201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支持钢铁企业向海外转移的政策力度,河北钢铁集团谋划的南非500万吨钢铁项目,目前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迅速推进,还将有更多钢铁企业将产能转移海外。产能外移战略既可以规避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又可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帮助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减产升级、增强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目标。
  
  完善市场环境须靠政府助力
  
  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定位不同,发挥作用各异,在经济层面无法互相越位代替。在依靠市场化手段实现减产升级的过程中,不仅涉及企业投资方的利益得失,也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存,还影响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收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市场本身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或难题,这就需要政府进行统筹协调甚至托底解决。
  
  为了尽量减少我国钢铁产业新一轮大变革带来的压力或动荡,相关政府主管统筹部门须先做好摸底调研,主动进行政策引导,积极开展沟通协调。
  
  政府部门要使用好制定规则导向的影响力,运用好市场手段的倒逼推力,促进钢铁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生产经营理念,突破区域市场束缚,赢取全球竞争机会。


免责申明:本文由钢铁世界网原创,内容仅供客户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钢铁世界网无关。且本文版权归钢铁世界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400-800-8333申请授权。未经钢铁世界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复制本文。钢铁世界网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赞同
私信专家
请留下您想向专家提问或讨论的问题

200/200

提交 取消
钢铁信息
观点发表 欢迎发表观点讨论,思维碰撞需要你的真知灼见
登录后才能发表观点
0/1000

诚邀订阅,以便为您推荐最新的专家文章

订阅资讯
是否确认使用积分解锁阅读本文章?
再想想
确认
您的积分不足,无法兑换成功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采购确认函
询价单通知
新订单来了! 请尽快确认订单 马上确认
供应商已修改并确定订单 请重新确认订单信息 查看详情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