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规格尺寸、外观质量、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强度、保护层砂浆吸水性、抗裂性、抗渗性等质量指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试件、测量方法、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检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的质量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214 游标卡尺
GB 1215 深度游标卡尺
GB 1226 一般压力表
GB 3719 工具显微镜
GB 5695 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震动挤压工艺)
GB 5696 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管芯缠丝工艺)
JGJ 23 回弹仪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3 术语
3.1 浮渣:指粘在管体表面、长度大于10mm、深度大于1mm、结构疏松的水泥砂浆或浮浆。
3.2 脱皮:指管体表面水泥砂浆层被粘去而露出的深度大于1mm、面积大于10cm2的凹凸不平结构层。
3.3 蜂窝:指管体表面出现直径等于或大于3mm、深度等于或大于10mm的蜂窝状的孔洞。
3.4 刻痕:指管体表面被尖硬物质刻下后留下的深度大于1mm的沟痕。
3.5 凹凸:指管体表面局部出现凹凸度大于3mm的缺陷。
3.6 裂纹:指管体表面存在宽度大于0.05mm、长度大于50mm的形状规则的缝隙。
3.7 空鼓:指管体表面存在的夹层缺陷。
3.8 露石:指管体内壁水泥砂浆层被离析,露出石子的缺陷。
3.9 碰伤:指管体端部长、宽、深三条边同时损坏,且有两边损伤等于或大于50mm的缺陷。
3.10 脱落:指管体保护层受到损务,使管体环向钢筋外露的缺陷。
3.11 缺边:指承、插口边缘受到损伤的一种缺陷。
3.12 露筋:由于保护层厚度不足而引起纵向或环向钢筋暴露在管内、外表面的一种缺陷。
3.13 错位:由于装模时位置不正,而造成止胶台高低不平的一种缺陷。
3.14 纵筋露头:由于未将管端部外露纵向钢筋烧掉,而引起纵向钢筋头在管端部露出的一种缺陷。
4 仪器设备
4.1 钢卷尺:量程0~10m,0~2m,0~1m,精度1mm。
4.2 钢板尺:量程0~150mm,精度0.5mm。
4.3 内、外径与壁厚测量仪:量程0~2 500mm,精度0.2mm。
4.4 角度定位仪:角度22.5°,精度0.5°。
4.5 直角尺:规格300mm,精度0.5mm。
4.6 工具显微镜:放大倍数20倍,符合GB 3719的规定。
4.7 游标卡尺:Ⅰ型三用游标卡尺,符合GB 1214的规定。
4.8 铁锤:重量250±5g。
4.9 深度游标卡尺:量程0~200mm,符合GB 1215的规定。
4.10 冲击钻或凿子。
4.11 表面吸水测定仪。
4.12 钢丝刷、毛刷、黄油、腻子。
4.13 秒表:量程0~30min,精度二级。
4.14 水压试验机:采用与所生产的管子规格相同的单管式或双管式水压机,精度0.05MPa。
4.15 压力表:精度1.5级,量程0~2.5。0~4 MPa,应符合GB 1226的规定。
4.16 回弹仪:符合JGJ 23的规定。
4.17 靠尺或调直钢筋:长度6m、3m。
5 检验方法
5.1 规格尺寸
5.1.1 试件数量
按照GB 5695、GB 5696规定的样品数量进行检验。
5.1.2 测点位置的确定
5.1.2.1 测点的轴向位置
测点轴向位置示于图1,并按下列步骤确定:
a.对于管内壁各点,用直角尺将四个基准点M[1]、M[2]、M[3]、M[4](或N[1]、N[2]、N[3]N[4])由承口(或插口)端部沿管内壁延伸至各测量断面的圆周上,定出各测量断面上相应
的四个测点。
b.对于管外壁上的各点,首先用直角尺将四个基准点沿径向移至承口(或插口)端部的外壁上,再用上述方法定出各测量断面上相应的四个测点。
(b)管芯缠丝工艺
M——承口端向位置基准点,即承口外导坡直径D[2]测点;
C[3]——承口工作面直径D[3]测点;
C[13]——承口工作面直径D[13]测点;
C[4]——承口内导坡直径D[4]测点;
C[1]——管芯承口外直径D[1]测点;
N——插口端环向位置基准点;
C[6]——插口工作面直径D[6]测点;
C[16]——插口工作面直径D[16]测点;
C[5]——止胶台外直径D[5]测点;
C[o]——管体内直径D[o]测点;
C[w]——筒体(或管芯筒体)外直径D[w]测点。
5.1.2.2 测点的环向位置示于图2,并按下列步骤确定:
a.对在承口(插口)端面能见合缝线的管子,在端面圆周上用角度定位仪定出与两合缝连 线成45°圆心角的四个点M[1]、M[2]、M[3]、M[4](或N[1]、N[2]、N[3]、N[4])圆心角误差
不得超过2°。
b.对无合缝线的管子,则在端面圆周上采用圆周四等分法确定其四个点M[1]、M[2]、M
[3]、M[3]、M[4](或N[1]、N[2]、N[3]、N[4])(详见图3)。
(a)有合缝口 (b)无合缝口
图3 测点环向位置确定方法
注:角度定位仪的尖端(外尖或内尖)与欲定的四点要在同一圆周上。
5.1.3 测量方法
5.1.3.1 各端面直径
对于任一测量断面,可将内、外径与壁厚测量仪的触头端固定在1点,百分表端在3点附近周向滑动,测出其最大值,即为该处的一个直径值。再将内、外径与壁厚测量仪的触头端
固定在2点,百分表端在4点附近周向滑动,测出该处的另一个直径值。
5.1.3.2 筒体壁厚h(震动挤压管)或管芯壁厚h[1](管芯缠丝管)。
a.筒体壁厚h(或管芯壁厚h[1])的测点为内径测点C[o]和外径测点C[w],在圆周的四个
位置分别测出四个h(或h[1)]值。
b.测量壁厚时,首先将内、外径与壁厚测量仪的触头放在C[o]处,再将百分表触头拉起
,移过止胶台,轻轻地放在C[w]点上,读取测量值,即为筒体壁厚(或管芯壁厚)值。
5.1.3.3 承口工作面长度ι
将钢板尺与管子中心轴平行,并分别通过圆周各处的C[3]点,测量其四个位置的承口工
作面长度,并记录其最小值。
5.1.3.4 承口平直段长度L[1]
在承口端部外壁上任取一点,用钢板尺直接测量承口平直段长度L[1]。
实力商家展示